|
快速导航 |
|
|
|
“心灵导航”摸准企业家内心路径 |
|
向水式慈善———
在企业家慈善的道路上,向水不是捐赠数额最大的人,过去的几年里,由他所创办的企业“居易国际”陆续向他主导的河南慈善总会博爱基金捐款超过百万元人民币。
但在慈善的道路上,他无疑是独特而引人注目的——他所做的慈善之一,是为中小企业家免费提供“心灵课程”,让创业家在创业的过程中,同时找到内心的平衡。
向水,原名刘向阳,他所创办的居易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房地产投资、项目开发、物业管理等领域的全程管理服务商。2000年,正是中国房地产进入爆炸性发展的时期,而向水的企业,在经历了爆发性增长后,2003年跻身河南郑州前三强。
企业的发展,并没有给向水带来多大的成就感。不断攀升的业绩和企业规模,让他充满了压力、苦闷。回忆那段日子,向水至今仍觉苦涩。头发掉光了,彻夜失眠。曾经有一次开会,他满嘴含着西洋参含片,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经常是上午开会,下午去泡桑拿,感觉用一下午时间把自己泡软了,晚上再出去应酬。”向水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身体和心灵的煎熬只是一部分,更让向水难受的是,企业的团队出了问题,一个自己曾经最相信的副总离开了团队去了对手集团,并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制造了种种困扰和麻烦。
几乎与此同时,机缘巧合,向水接触到了来自台湾的国际战略管理专家如同溺水的人抓住一块浮木,向水欣喜若狂地发现,里面某些涉及心灵成长的内容,正是解决他当下问题的“一剂良药”。
此后,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向水一发不可收,在2000年到2006年期间,向水几乎上遍了国内外相关的大部分课程。其间在加拿大Haven学院的心理学及领导力学习让他收获最多,并把相关的理论带入自己的企业文化当中。
“我们日常生活中缺少一种敞开的能力,缺少与人沟通、跟世界连接的能力,这是企业和自身出问题的根本。现在,我带头在企业内推行讲实话,不高兴就是不高兴,愤怒就是愤怒,对事不对人。在企业内部建立对人的尊重和共同的景愿。”向水惊奇地发现,当心灵成长运用于企业管理,团队管理不再那么困难,业务仿佛一块一块可以自己动了起来。
“企业家有一种创业精神,那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种偏执。我过去就是这样,做事憋着一口气,凡事不信自己做不成。一次一次成功超越,再一次次制定新的目标。”向水这样分析企业家本质,“长期这样强势的结果,就是造成压力特别大,身体容易出问题。心理也容易出问题,经常会反思,人活着干吗?”
在经历了困惑——苦闷——反思——成长的一系列企业蜕变后,企业从混沌中打开了局面,也获得了经济上可观的回报。和其他房地产商相比,向水的企业几乎没有银行贷款,而且高层团队异常稳定。向水本人也经历了体验自我、省察自我、接受自我、把控自我、解决自我的一次心灵历程。推己及人,向水更加理解创业中的企业家们。
“人生就是修炼,职场就是道场。”在保持了自身的内心平衡后,向水更希望把自己的经验让更多的企业家分享,生命的追求、爱、和谐和连接。他认为这是领导力学习后所揭示的人生密码,只有达到内外统一、精神和谐,才能达到人生的理想状态。
过去的2010年,向水在北京、深圳、郑州开设了30多次心灵课程,每次课程3天2夜。每当有创业者自信地告诉他真的有收获时,向水就能从心底感到满足。“这是挣多少钱也带不来的精神享受。”
除了心灵课程以外,向水未来还希望打造“泊爱行动”。这并不是过去那种慈善基金左手找项目、右手找企业赞助的传统模式。“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内心深处都隐藏着想帮助别人的愿望,也许只是帮一个老人修剪指甲,也许是帮助一个小孩子接受良好教育……这个平台的打造可以让有愿望的人实现愿望,同时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向水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将之变成一个“愿望实现平台。”
“90%是公益,10%是商业。” 相比那些企业“慈善家”而言,向水不讳言自己的收获。在做公益的同时,向水表示也宣扬了自己的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但应该明确,慈善不是商业交易。公益不求回报,单纯享受过程。如果有意外收获,那就是一种快乐。” |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1-4-1 访问次数:2366 关闭本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