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导航 |
|
|
|
中房协会会长:中国建筑物应延长生命周期 |
|
新华网太原2月1日电(记者 叶健)“深圳一次炸掉了16栋楼,中部一个城市一座新楼盖到了17层了,又被炸掉。”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宋春华日前表示,当前各地存在的大拆大建现象导致中国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偏短。出于避免浪费和节能环保的考虑,应延长建筑物的生命周期。 宋春华在日前举行的“山西2008房地产高峰年会”上说,近年来各地大拆大建的现象“很疯狂”,如青岛、杭州等城市的“第一爆”,都令人不可思议。我国不少楼房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可用了二三十年就被炸了,有些甚至更短。相比之下,欧洲建筑的使用寿命都是八九十年。
宋春华认为,我国建筑物普遍“短命”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楼房品质不高。他说,这些年来我国楼房的综合品质总体上在提高,但是仍有明显不足。现在看中国许多小区,表面上已是“无限风光”,但是内在品质并不理想,这种徒有其表的现象与购房者的“炫耀性买房”心理是合拍的。
建筑不美观是被早早炸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宋春华指出,我国许多建筑结构没问题,房子也好用,可就是太难看了,尤其是一些位于城市重要景观地带的“难看建筑”,往往难逃“短命”的下场。因此除了内在品质,楼房的外在品相也需要在今后建设中重点考虑。
宋春华援引台湾成功大学的研究结果指出,建筑物寿命的长短和二氧化碳浓度有直接关系,建筑物寿命越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拆除过度频繁使能源过多消耗,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建筑寿命短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对老建筑应该怎样处理?宋春华认为不能简单地一“炸”了事。对有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房子,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改造、利用,这样既节省了资源,也保留了延续城市文脉的载体。国外就有很多这样的成功经验,比如巴塞罗那的斗牛场就改造成了大商场,地下城成了车库。“而如在国内,这样的建筑很可能就是炸掉重建。”宋春华说。 |
|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8-2-2 访问次数:1479 关闭本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