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2007年版本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新《目录》)。这份将于2007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目录》明确规定,限制外商进入房地产的多个领域:土地连片开发,高档物业如别墅、酒店、高尔夫等项目开发和房地产中介、经纪领域。 自2006年7月,建设部、商务部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即171号文件)一年多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对外商投资房地产限制的文件,逐步收紧了外商投资房地产的口子。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认为:“此次颁布《目录》目的主要是转变外资的增长方式,对房地产业的外资限制也是对房地产业过热的一种调控,缓解外资同时也是为了压缩市场的流动性。但是实施效果如何,现在还不好预测,政策实施或许会面临很多阻力。”
提升外资利用水平
自2006年7月份以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我国密集出台了6个与限制外资投资房地产相关的文件。6份文件犹如6道闸门,意图阻挡住来势汹涌的外资。
“根据171号文件的实施效果看,外资进入的步伐已经适当放缓,观望气氛会有所上升。”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苏晶表示。
此番“限外”政策的发布,再度被部分人视为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这样的观点并非没有逻辑。尽管在6道“限外令”的狙击下,我国房地产业利用外资增幅有所放缓,但是近一年来,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业的绝对额并不低,尤其是通过“隐秘”渠道进入的“国外热钱”尚难统计。因此,外资一度被视为房价飙升的推手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不动产学院院长助理黄兴文(黄兴文博客,黄兴文新闻,黄兴文说吧)认为,当前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热,不动产升值较快,许多外资合法或变相投资中国的不动产业,给中国的不动产价格带来隐患。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则表示,此次修改后的产业指导目录,将对外商投资有重要意义,“对搞好宏观调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将发挥积极作用。”
限制内容笼统
据了解,我国每年都要对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行修订,3~5年进行一次大的修订。因此也有众多业界人士把新《目录》的发布视为商务部的例行工作,认为不会对外资形成太大影响。
苏晶表示,限制外资进入房地产业的有关传言在去年7月已经传开,“此次政策的出台只是得到证实而已,并不会在市场上造成更大的影响。”
“从今年6月1日以来,外资能进入国内房地产业的情形并不多。‘171号文件’及其之后的一系列文件,已经明显阻滞了外资进入房地产的步伐,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这样表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印证了上述业内人士的观点。近三个月来,我国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利用外资的增幅呈现出下降趋势(见附表),房地产“限外”形势有所改善。
尤其是今年10月份,我国房地产业利用外资仅207亿元,同比增长24.3%,相比今年5月份89.9%的增幅,下降迅速。
第一太平戴维斯副董事长陈永辉指出,短期内房地产市场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一个方面,新《目录》限制的内容还比较笼统,或许会有更明确的细则出台。政策怎么去执行、用什么方法去执行;已有的投资怎么处理,外资投资所占股份可占多少,这些都需要实施细则明确规定。
陈永辉承认,即使有新《目录》的限制,外资还可以有很多途径进入房地产市场。
陈永辉指出,新《目录》影响到的可能是那些想进入、而现在还没有进入的外资公司,会体现在进入门槛、融资渠道等方面。
记者就此与一些外商地产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多位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些政策或许并不能很快达到它预期的目的,外商投资还会通过其他渠道“绕过”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进入房地产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