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居易国际欢迎您光临本站!
图片新闻
企业新闻
文化活动
视频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报道
企业公告

新闻搜索
   
Go
   
快速导航
区域投资发力 呼和浩特经济适用房上扬

  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资料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适用房投资额仅为217亿元,仅占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2.8%,与去年同比下降14.6%。1-7月全国超过半数的省份经济适用房投资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宁夏下降了76.5%。而内蒙古经济适用房建设投资却上涨了123%,领涨内蒙古经济适用房投资上涨的又是首府呼和浩特市。
  政府“有形之手”
  由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形势分析专家组撰写的《呼和浩特市2006年1-7月份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中指出,今年1-7月,呼和浩特市经济适用房投资5000万元,同比增长了7.8%。今年7月份,呼和浩特市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近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73%。
  呼和浩特市房管局综合科有关人士介绍说,呼市经济适用住房今年计划100万平方米,投资17亿元,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31万平方米计划,投资增加了约1亿元。如此,经济适用住房总量占开发总面积的26.93%。
  呼和浩特市房管局有关人士将其归功于“呼市房价、地价上涨,政府由此可以投更多的钱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上”。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资料,呼和浩特市房价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已经连续数季度房价上涨幅度超过10%。
  快速上涨的房价带动地价大幅上涨,很快呼市地价就从2005年初的平均20万元/亩,上升到平均50万元/亩,甚至最高达到300万元/亩。
  今年6月,曾有媒体报道称呼和浩特市“政府造势,房价上涨”,具体手法是呼和浩特市在2004年底把土地收储中心调整为政府直属机构,开始了“最大宗国有资产”的经营。呼市政府为此还专门从北京引进一家专业公司作为土地运营顾问,进行土地价值评估拍卖和招商活动,以此把呼和浩特市地价提高了数倍。
  呼和浩特市房管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为落实“国六条”,呼和浩特市出台了关于城市边角地带可以享受经济适用房的意见。政府“有形之手”正在推动经济适用房土地供给。
  “地价上涨还是给经济适用房带来了好处的,呼市从上涨的土地出让金中拿出部分资金,为经济适用房用地进行‘7通1平’。”呼和浩特市某经济适用房项目开发商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呼和浩特市政府加快了经济适用房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主要原因就是“地价涨了,政府有钱了”。
  呼和浩特市目前在建的“草原明珠”小区是2005年呼和浩特市首批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据承建该项目的大通众鑫房地产开发公司办公室人士介绍,目前该小区第一期8万平方米已经竣工,二期正在开工建设,预期二期投资2.8亿元。作为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项目投资大,赢利空间小,开发商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都比较差,这时呼和浩特市政府及时给予了“支持”。

  亡羊补牢?
  但呼和浩特市这一经济适用房投资“模式”引起了一些学者担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告诉记者,一个完善的地区房地产市场结构应该是由高档房、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共同构成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是房地产市场的有益补充,不能因噎废食地提倡取消经济适用房或人为降低经济适用房投资规模。
  “房价决定地价”,有专家说,呼和浩特市虽然通过抬高房价使地价上涨,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但是政府将土地变为抢手资源并直接干预,这增加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同时也扩大了土地违规案件发生的概率。
  据统计,呼和浩特市目前仅急需经济适用房的家庭就达2.2万多户。虽然今年以来,呼市政府已计划投资17亿元建设4个经济适用房项目,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面对众多急需改善住房的家庭,这个数字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这些经济适用房项目都是今年才开工的,现在的经济适用房投放市场规模根本影响不了呼市房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呼和浩特市房管局人士介绍,以前呼和浩特市曾开发了几个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由于政府缺乏支持和开发商资金不足,处于长期不开工状态。近期呼和浩特市加强了经济适用房开发工作,一些经济适用房项目才陆续开工,但要等到这些项目竣工要等几年的时间。“几年以后的事情,谁说得清楚?”该人士说。
  “经济适用房投资规模必须扩大。”尹中立说,无论是“限价”还是“租售并举”,扩大经济适用房投资规模都是经济适用房制度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政府更应该有积极作为。
  “虽然扩大廉租房可以补充经济适用房制度的缺陷,但是廉租房需要的政府投资要较经济适用房大得多,短期内要解决老百姓买不起房的问题,就必须由政府来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投资。”
  尹中立表示,不但要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还要完善经济适用房相关制度:一是调整结构,保证经济适用房不会走调成豪宅;二是提高信息透明度,防止购买经济适用房中的舞弊行为。
  “中国的经济适用房投资比例要由目前的不到3%提高到30%,这样才可以有效解决经济适用房供应不足的问题。”尹中立说,政府要从公共财政支出中加大对经济适用房投资比例,但绝不可采取类似“呼市模式”的做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06-9-4   访问次数:1627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