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居易国际欢迎您光临本站!
图片新闻
企业新闻
文化活动
视频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报道
企业公告

新闻搜索
   
Go
   
快速导航
北京房价同比再涨11.1% 结构失衡仍明显

  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7月,北京新房售价同比涨幅达11.1%。居全国第二位。而此前,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公布的数据,北京近两个月放量虽有增加,但交易量则多在低位运行。被业界认为宏观调控作用显现。此时房价仍能大幅度上涨,令人不免产生疑惑。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放量、成交量、价格涨跌矛盾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7月北京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量猛增,商品住宅新上市48个,上市套数12842套,上市面积162万平方米,环比增长超过了80%。6月份开始实行"三日开盘令",令很多开发商不敢冒然拿预售证,致使部分项目将拿证日期从6月拖到了7月。
  与此同时,市场成交量持续下滑11%,供过于求的特征也开始显现。7月份,北京商品住宅市场成交量比上月减少了1456套。业内人士认为,成交量的下滑主要是受政策影响,5月以来的宏观政策逐渐显现出威力,市场观望态势更加明显。另外,受市场集中放量的影响,销售供应比跌至0.89:1,市场开始表现为供过于求。
  在价格方面,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继续上扬,7月份的统计数字为8380元/平方米,与上月相比增长了189元/平方米,较1月份上涨了11.81%。
  中底价房供不应求明显
  对于房价较大幅度上涨,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师陈友根认为,宏观调控的作用完全显现仍需要一定时间,目前成交的主要是过去一段时间积攒的项目,房价短期内下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对于中低房屋市场来说,总体供应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北京源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林先表示,从市场表现看,7000元至单价万元以下的房子仍热销,而单价万元以上的高端项目销售有所滞涩。此外,北京房价上涨11.1%,不排除与整体供应结构中高端项目占很大比重有关。据统计,7月份90平方米以上户型占总体市场的75%。未来市场将会逐渐向小户型占主体的态势转变,但受房地产开发的周期限制,实现这一目标尚需时间。
  多种结构失衡并存
  北京经纬时代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文认为,影响市场的根本因素在于供求。从市场供应结构看,目前市场不仅存在普通住宅与高档住宅的结构失衡,大户型、小户型的失衡,也存在住宅与商业、写字楼的一定比例失衡,这些都会在面对市场时,或者进行数据统计时促使市场反映复杂。简单来说,房价涨,涨在住宅;而空置率涨,则涨在商业及写字楼。一面是销售缓慢的大户型及高档项目,一面是中低价位、中小户型项目的紧缺,有关部门若能尽早从土地供应环节做好整体部署和规划,或许有望快些缓解市场压力。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6-8-22   访问次数:1490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