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居易国际欢迎您光临本站!
图片新闻
企业新闻
文化活动
视频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报道
企业公告

新闻搜索
   
Go
   
快速导航
多城市基准地价上调震动业内

●厦门近日总体基准地价上调幅度达20%,杭州住宅用地近期上涨幅度则高达34%
●有关政府官员表示,北京尚未到调价时期,但业内预测未来上调的可能性较大
  2004年10月至今,厦门、杭州等一批城市纷纷大幅调高了土地基准地价。    业内普遍认为,这和温家宝总理在去年10月的一次会议上强调应制定基准地价和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以反映土地真实价值的发言不无关联。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出让处处长靳威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土地基准价近期不会调整。但业内预测,调价是迟早的事,未来会不会波及房价要看土地供应量如何。
厦门等城市近期将上调土地基准地价
  沈阳、南昌、南京、太原等城市也都打算在今年适度调整土地基准地价,其中沈阳市住宅和商业用地地价拟上调20%。
2  004年12月出台的《厦门市城镇土地基准地价更新评估报告》显示,该市商业、住宅用地的基准地价上调幅度较大。目前该报告已通过了福建省国土资源厅验收。
  此前有媒体报道,厦门此次基准地价上调的总体幅度已达到20%,在商业地价方面,鼓浪屿等热点区的部分商业地价已提至6430元/平方米,而老市区鹭江道的价位更是调高至12780元/平方米。相比厦门,杭州各种用地基准价格上涨幅度更大。
  2004年10月20日,杭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除工业用地基准地价基本不变外,该市将在2005年全面调高商业、住宅及综合用地基准地价。调整后,杭州市1-8级商业用地基准地价平均涨幅为39%,住宅、综合用地基准地价上涨幅度为34%。
  除上述两个城市外,沈阳、南昌、南京、太原等城市都传出今年会适度调整土地基准地价的消息,其中沈阳市住宅和商业用地地价将上调20%。
  据了解,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10月13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用地,认为土地价格要反映土地价值,应该制定基准地价和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北京协成房地产经纪公司市场总监牟鑫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各城市纷纷上调基准地价,和这次会议不无关系。
北京基准地价短期内不会上调
  目前仍沿用2002年标准,1级居住类土地楼面熟地价为4740元至7000元/平方米。北京市目前建设用地按用途划分为商业、综合、居住、工业等四类。根据不同用途土地的特点及相应地价水平,将四类用地的基准地价由高至低,由城区至远郊区分别划分为若干个级别。其中,商业、综合和居住用地的基准地价分为10个级别,工业用地的基准地价分为9个级别。
  基准地价的表示形式为楼面熟地价。目前北京居住类土地楼面熟地价按2002年的标准,1级是4740元至7000元/平方米,10级是140元至260元/平方米。
  按32号文件规定,北京市基准地价一般由市政府每2年至3年调整一次。记者于1月11日向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出让处处长靳威询问调整事宜,靳威表示,北京市土地基准价格近期不会做出调整,但未透露具体原因。
房价受基准地价上调影响甚微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土地供应量适当,开发商很有可能将土地基准价格提高部分转嫁到房价上牟鑫认为,招拍挂之后土地基准地价只是参考价格,影响的只是起拍价,对一些热地的市场成交价不会有太大影响,对房价影响也非常微弱。并且,今年不少开发商的存储土地会进入开发阶段,再加上8·31之后土地二级市场的活跃,一些大开发商实际上并不缺地。据初步推测,今年北京将有200多个项目上市,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房价不会有明显波动。
  但李忠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他认为,如果政府提供的土地供应量大于市场需求量,开发商可能会削减利润,保持房价稳定;而若提供的土地供应量适当,开发商则完全可以把土地基准价格提高的部分转嫁到房价上。
名词解释
  基准地价:是指各土地级别内,土地开发程度为“七通一平”,或“五通一平”,在平均容积率条件下,同一用途的完整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
北京业界反映——京城土地稀缺上调可能性较大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忠:由于目前北京土地稀缺,如果北京基准地价要调整,也只可能是上调,尤其是住宅、商业用地。城市土地基准价格提高也是土地真实价值提升的反映。北京市政建设几年来的成果,应该反映在土地价值升值上。
北京目前不适合提高基准地价
  北京协成房地产经纪公司市场总监牟鑫:8·31之后,随着中小房地产企业的逐步淘汰,大企业拿地将越来越慎重。在当前北京大部分地块以底价成交的情况下,提高基准地价将对土地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价格上调会进一步提高拆迁费
北京泰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少华:招拍挂之后,拆迁补偿费至少增长了30%,如果目前提高土地基准地价,拆迁费将进一步提高,不利于城市的总体规划。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05-1-13   访问次数:2556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