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居易国际欢迎您光临本站!
图片新闻
企业新闻
文化活动
视频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报道
企业公告

新闻搜索
   
Go
   
快速导航
“70%” “90平方米” 深圳“照单全收”的标本意义

  “胳膊扭不过大腿”,虽是大白话却实属至理。针对“国十五条”中的“70%”和“90平方米”两条铁规,许多开发商及地方政府感到胸闷,但尚存侥幸之心。
  6月20日,当《深圳市贯彻落实九部委意见的实施细则》出台时,被众多媒体众星拱月般称为“首个‘国十五条’地方细则”。其标本意义不仅在于深圳政府的干活利索,更在于它100%拥护并落实了“国十五条”,而且其中的“70%”明确指单个项目。
  其实先拔头筹的城市应是成都,这个西部重镇早在6月14日已出台细化方案,而且同深圳一样对“国十五条”照单全收,但怎奈房价恰逢涨势的深圳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上,更受业界关注和媒体青睐。
  这两个地方政府立场之坚定、态度之坚决,无疑将影响到其他城市对于“国十五条”细化措施的制定。中央的底牌已亮出,地方政府几无任何筹码,很明显,在这场“细则猜盘”中,中央政府和普罗大众以完胜姿态成功晋级,只是与世界杯不同的是,不会有最终的冠军产生。
  因为任何产业政策都具有实效性,像“三限制”这样严厉的政策,其寿命很难超过世界杯冠军的保鲜期——4年。中国房地产业现阶段的复杂性,注定在其发展过程中充满利益纠缠、爱恨情仇,用马克思的观点可以表述为:事物在矛盾中发展;用老子的思想表达则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业界评论常常提及,理顺房地产业的这团乱麻,其实是在考验各级政府及房地产企业的智慧,但就当前而言,最重要的还要算那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
  中央的态度是明确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建立并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比靠房地产投资拉动GDP更重要,其实这是在“补功课”,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许多地方政府却在观望,还在期许上面的政策能有所松动,这种受自身利益驱动的惯性思维显然已不合时宜。开发商普遍的抱怨、无奈与等待,看似成为“最受伤”的弱势群体,实则属于正常的归位:以前老是凭“越位”谋取高利润,只是因为裁判太宽容或是被收买而没怎么“吹哨”,不能因为现在老被出示“黄牌”而倍感委曲甚至冲着裁判吼,其实对于“动作太大”的开发商早该“红牌”清场了。
  近日,潘石屹在博客中写道:“我和任志强没有被抓起来!”看似幽默,自嘲无聊,其实却没有人笑出来,在这背后,民众严肃地感觉到了中央政府的决心,也看到了开发商们的自悟。
  据悉,在“学习深圳好榜样”的范本作用之下,大连、西安等地近日陆续出台了性质相同的执行细则。而据说某媒体又在援引主管部门官员的话:拟将“90平方米套型面积”解释为“90平方米建筑面积”;将“90平方米占70%比例”,解释为可按单个项目,也可按城市建设总量规定。这就有点奇怪了,“国十五条”中许多条文已经非常量化并意图明确,地方政府也都在相继出台执行方案,难道等新的解释出来后,地方政府还要进行第二轮调整吗?最大的可能反倒是这些媒体的话最不可靠。
  现在“最痛苦”的地方政府也许是上海。经历了一年的量价齐跌,上海楼市今年3月才始有起色。因为上海不是本轮调控的重点,所以上海市政府极有可能不会原封不动地细化“国十五条”,而是针对“70%”做些许调整。
  另外一个出人意料的信息是,上海市人大、政协首开先例介入此事。有委员建议:“结合上海的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请求主管部委允许将90平方米的面积上限向上浮动,例如浮动20%,或恢复到原先建设部认定的120平方米的标准;并将70%的总面积比例适当下浮至50%~60%。”上海市人大是否要争取审议权,在此不敢妄议,但民主化决策总归比个别部门、个别官员独断要好。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发布时间:2006-7-5   访问次数:1587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