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上海要演双城记,其可比性远比伦敦与巴黎差得多。
前一阵,北京媒体态度暖味地报道说,北京房价已经超过了上海,当然我们知道这是指均价。早有专家及专家型的地产商告诉我们说,房价谈均价实在没什么意义。我也知道谈均价意义不大,拿北京的均价跟上海的均价比也无甚意义。可是,你总不能拿北京的国贸跟上海的人民广场比吧?
但这并不妨碍专家拿北京的富力城跟上海普陀区的长寿路相比。据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总经理王皓介绍,2002年,上海长寿路的新盘成交价也与富力城开盘一样,每平方米6000元-7000元,但到了2004年末,普通二手房的成交价突破每平米2.3万-2.5万元,翻了三番。目前,该地段二手房市场主力成交价楼盘在每平米1.8万-2万元之间。而富力城目前的成交均价只有每平米1.2万元左右。王皓的结论是,上海房价仍比北京高得多。
按照这种比较,即使与强力调控后的上海长寿路相比,北京富力城的房价至少还有50%的上涨空间。这么一推测,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可是,将北京房价与上海来攀比的人,“相当的多”。换句话说,北京恐怕不止只有富力城一个楼盘期望有50%的涨幅,如果不是更多的话(譬如翻三番什么的)。
2004年在上海住交会的某个间隙,我与北京某著名地产商聊天。他说,与上海相比,北京的城市价值远远未被挖掘出来。他很隐晦地表示,北京的房价为什么跟上海相差那么大?我们都知道,其时,上海房价正在冲顶,直至2005年一季度的尖峰。用王皓的话说就是,在上海,单价两万多块的房子绝不是几个,而是“比比皆是”。
相形之下,无怪乎北京的地产商心理要不平衡了。而那个时候,上海的地产商在想什么呢?他们在想,上海也是国际大都市,香港、纽约的房子可以卖到每平方米六、七万元,为什么上海不可以?不骗你,且不管政府方面怎么想,一大批专家、地产商就是这样的心态。
我那时就想不通,为什么上海的车价不向香港、纽约看齐,为什么上海的市场环境不向香港、纽约看齐,为什么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不向向香港、纽约看齐,单单房价就要向他们看齐?
去年下半年以来,直至今年一季度,北京房价加速上涨。有一个说法被认同:北京房价是在“补涨”。那么,北京的房价要向上海看齐吗?“看齐”的时间有多长?正如有专家告诉我们的,从长期来看,譬如说从20-30年,或者短一点,5-10年的历史长度来看,我毫不怀疑,北京房价完全有可能达到上海的水平,但是,如果沿用上海2003-2004年的疯狂上涨速度,来实现北京与上海看齐的目标,假如这个速度和目标被认同,我同样想不通。
我想不通没关系,北京房价继续上涨。会涨到什么时候?真的要急剧拉升,短时间内涨到与上海2005年一季度的水平?然后再被更严厉的调控措施抑制?或者,突然缓下来,看一看,又继续涨,直逼上海,然后再寻找新的目标-----譬如纽约?
我真的看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