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居易国际欢迎您光临本站!
图片新闻
企业新闻
文化活动
视频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报道
企业公告

新闻搜索
   
Go
   
快速导航
龙泊圣地:解析全民度假生活之二

  20多年来我国经济以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罕见的高速发展,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过的路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各个发展阶段急剧缩短。而在郑州,城市的发展历程更是如此,目前郑州市城市发展正在同时经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三重演绎。
  郑州市的自身定位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隆起带的领头羊,这决定着城市化、工业化是立市之本,也主导着以后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城市总体发展政策。因此就有了郑东新区的诞生,郑东新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就是以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快速实现郑州的城市化,在几年时间内再造一个郑州,郑州的经济重心和城市重心整体向东发展。郊区化在郑州的表现就是向北,前几年提到北区,人们不自觉地会联想到荒郊野外一词。然而,仅仅三四年时间,北区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阔的大道、亮丽的楼盘。如21世纪社区、中方园小区、文雅新世界、大河龙城、迎宾花园、家和万世、江山名典、瑞祥花园、阳光嘉苑、鹿港小镇、黄河美邸、新希望澳园等。城市化和郊区化在郑州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当中有着鲜明而响亮的口号,那就是——“北移东扩”,这里东扩就是城市化的主张,北移就是郊区化的宣扬。
  但是在郑州以空前规模和速度向城市化和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城市病成了徘徊在郑州上空的幽灵。人文危机、家庭危机、空间危机与生态危机成了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必需的成本和代价。看看生活当中的一幕幕场景,狂风暴雨后的郑州成了鱼塘,交通瘫痪;上下班高峰期车比人慢;公交站台、电梯井旁人满为患;贫民窟的名字被改成了城中村,这里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差,犯罪率居高不下;离婚率逐年走高。城市文明竟然如此脆弱,仿佛人类走到了发展的死胡同,城市也像年老色衰的妇人,行将没落。
  【城里的人想出去】
  100多年前,英国城市规划的边缘人士霍华德曾竭尽全力想创建一个人类理想的“田园城市”。即在不影响英国社会既得利益集团利益的情况下,开创一个集农村和城市各自优点长处的人居环境。这可以算是逆城市化的思想起源。逆城市化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普遍。
  逆城市化降临我国有其必然性。推动中国逆城市化的外部动力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部分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已基本符合城市郊区化的启动标准。目前,我国平均的城市化水平接近40%,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率高达60%以上、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大部分东部沿海城市已经提前进入小康社会,舒适的居家环境和绿色生存空间已经成为大众的消费追求。二是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政府的鼓励郊区化政策、较低的地产价格以及城乡差别的缩小等也促进了城市郊区化的发展。
  当然,越来越严重的大城市病是逆城市化的最直接的推动力。因为城市化在给人类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们的健康产生了影响。
  我们应该认识到,城市化不仅是建高楼、铺宽路、高地租,也不是漫无边际的庞大城市。在当今中国现代化的城市喧嚣中,认识到当今中国城市化所呈现出的是许多落后的意识,化解城市化的潜在风险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那么,逆城市化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城市化与”逆城市化”来临】
  在世纪之交,当人均GDP逼近1000美元大关时,中国的城市化终于像瀑布一样遏制不住地奔腾起来。到2050年,80%以上的县城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城市和中等城市,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小城镇则要超过1万个。与此同时,市场驱动的城市化也和传统的对城市的计划管理模式之间产生许多矛盾。
  其中之一,是城乡户籍制度导致的矛盾,由此还导致了一个非常奇特而悖谬的现象,那就是农村人拒绝成为城市人,称之为“拒城市化”现象。“拒城市化”是与城市化相背离的,肯定不是主流,但为什么会出现“拒城市化”呢?经调查发现,“拒城市化”主要出现于近郊农民,他们虽然是农民,但与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民不同,他们有土有地,有家有业,城市的好处实际上已经享受到,同时还享受到许多城市市民享受不到的好处,比如有土地收益,可以生第二胎,等等。由于做城市市民的收益还不如做农民,所以这些近郊区的农民理性地拒绝农转非,拒绝变成城市人。当然,这种拒绝,只是身份上的拒绝,不一定是实质上的拒绝。
  在美国,汽车+房子=郊区化生活,由此导致的是城市人在城里上班,在小镇或乡下居住的“逆城市化”潮流。中国在城市化的同时,势必也将出现逆城市化的潮流。事实上,近几年,中国逐渐进入汽车时代,房和车、居和行之间正出现奇妙的关系。在过去几年,中国的房地产也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可以想象,随着汽车和住房的迅猛发展,郊区的房子会越来越有市场。一者郊区便宜的住房会成为人们的首选,二者许多人会更愿意追求郊区有庭院有自然环境的生活,这两大动力作用的结果便是中国逐渐出现新的“逆城市化”现象。
    【”同心圆”与”摊大饼”】
  真正意义的“逆城市化”是大城市人口停止增长甚至减少,人口和其他资源的流向开始转向中小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周围的郊区小城镇。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逆城市化不意味着国家城市化水平的下降,它只导致城市发展新的区域再分配,它是人们对居住环境偏好变化、交通通讯高度发达、生产地理格局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事实上,逆城市化正在推动城市化更广泛地传播。
  在近些年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过程中,中国许多大城市以市中心为圆心,环形向外扩展,被通俗地称为“摊大饼”。而国外一些发达城市是按照“同心圆”或是“多核心”模式发展的。
  经典的土地经济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教材中都提到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功能圈”理论,即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自内向外,由五个同心圆组成:中心商业区、过渡地带、工人住宅带、良好住宅区、通勤人士住宅区。我国一些中心城市依然环形向外扩展的被通俗地称为“摊大饼”的模式,从表面上看,似乎符合城市空间结构的“同心圆”模式,但细看内部结构尤其是住宅在城市中的布局,与城市学家多次倡导的城市多中心建设是相悖的。
  当前中国一些大型中心城市的逆城市化趋势主要缘自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建设、居住等观念的改变;二是经济规律的作用;三是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汽车产业的发展。
  城市中心区由于商业价值高,不是普通居民所能承担的。在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的情况下,郊区由于环境好,人口密度低,注重生活质量的中产阶级转向郊区居住。但是在我国中心城市的中心区,为什么有大量的人居住呢?从经济理论上看,城市最核心地区由于商业价值高,本来不应该建住宅区,现在不仅建了,而且在市中心这种交通堵塞、空气污染、噪音嘈杂的地区还建成了每平方米价格动辄过万的“高尚社区”,确实具有中国的城市特色。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改进以及人们居住观念的改变,逆城市化已经具备了条件。
  经济规律的作用也很重要。在城市经济活动中,工业、商业、居住是其中最主要的三大活动,工商业活动能产生很高的附加价值,但是居住活动产生的经济价值很低。在城区大部分土地流向产生高经济效益的领域之后,住宅郊区化不仅是一种健康选择,也是经济选择的必然结果。随着城区内可开发的存量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开发商已经将目光转向居住环境较好、土地成本较低的郊区。
  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延伸和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住宅郊区化提供了可能。城铁、环路、高速路建设不但使普通百姓的出行距离延长了,他们通过交通工具的改善逐步有条件到郊区购房居住。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将为今后几年住宅郊区化奠定坚实基础。建筑技术创新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垂直扩展,交通技术发展促进了城市水平扩展,这两个扩展分属于房地产业和汽车产业的范畴,郊区住宅是其中的联接纽带。在郊区居住,有房来享受健康的居住环境,有车来实现出行方便,既保持了城市生活的富足,又找回了乡村生活的快乐。
  种种迹象表明,大城市居民的居住观念正在经历居住地点从市中心到郊区的选择,逆城市化已经开始降临中国,并将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 

来源:大河报  发布时间:2006-3-16   访问次数:2576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