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刊物
90 《居易国际》004期 /IMG/BookImg/4444.jpg 主办: 
居易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顾问:赵宏延      
主编:刘建永   
执行主编:高利锋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宾大厦  
电话:      
邮编:100101   
网址:www.joyi.cn   
E-mail:neikan@joyi.cn
 
《居易国际》004期
主办: 
居易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顾问:赵宏延      
主编:刘建永   
执行主编:高利锋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宾大厦  
电话:      
邮编:100101   
网址:www.joyi.cn   
E-mail:neikan@joyi.cn
电子期刊下载:
期刊搜索:
我要订阅 内刊调查
 
快速导航
美利坚,在变革中策马奔腾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文/姚睿
                                        财经杂志主笔,自由作家

    1620年11月11日,深秋,历经六十六天的海上漂泊之后,载有102名乘客的“五月花号”大帆船在科德角外的普罗温斯顿港抛锚。在陌生的新大陆靠岸前夕,他们在船上签署了共同契约即《五月花号公约》,美国几百年的根基就建立在这短短的几百字之上,涵盖信仰,自愿,自治,法律,法规。自此,一个世界上最为生机勃勃的国家起步,在新大陆生存、挣扎乃至流血,终于建立起新生活、新秩序。
    从在无人知晓的沿大西洋海岸而建的殖民地开始至今,美国经历了非同凡响的变革,变成了政治分析家本·瓦滕伯格所说“一个全球性的国度”。正是这些变革,令美国策马奔腾,成为迄今为止地球上最有活力的国家。
时间闪回到那些神圣动人的变革瞬间。自开拓期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继续在崇尚个人自由、民主、机会均等、进步向上的道路上进发。

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一位摄影师站在华尔街的摩天大厦顶楼向下望去,只看到被黑色星期二气氛笼罩的金融精英们惶惶奔走,如热锅上的蚂蚁。这幅景象后来化为一幅历史性的黑白照片,昭示着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开端。这是1929年10月29日,面对雪崩一般的股市,11位金融家为此自杀,然而这仅仅是惨剧的开始。股市崩盘导致多难而漫长的经济大萧条,工、农、商业萎缩,到1933年3月美国失业者达1700万,半失业者不计其数。许多中产阶级也纷纷破产,那些露宿街头的流浪汉或者哀求一个剪草工之职的失业者很可能曾是体面的百万富翁。罗斯福就职之日,前总统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但是,罗斯福在他的总统就职演说中告诉美国人:“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怖的只是恐怖本身!”
    随即,罗斯福大刀阔斧地投入到对这个庞大国家的政治与经济改革之中,实施了一系列代表美国前进方向的政策。新政之初,政府整顿金融体系,充分恢复货币调节经济的润滑作用;同时,帮助就业,增加消费,刺激生产,实现均衡发展。“非常时期当立非常之法”,1933年的三个月内罗斯福政府先后说服国会通过了70多项新政法案,致力于经济复兴。罗斯福政府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了给失业者自力更生的机会和自尊心,次年又将单纯赈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社会工作的机会。此举不仅为技师、非熟练工人和建筑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还为成千上万失业的工艺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巨大成功,从 1935 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面对“大萧条”,西方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德、日、美、英、法等国都出现了法西斯组织,而美国人则在英勇无畏的罗斯福的带领下,一步一步走出泥沼。

“奥巴马之路”  
    1955年12月的某一天,当罗莎·帕克斯向公共汽车站走去的时候,她并不知道她将引发结束美国种族隔离政策的运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还实行着种族隔离制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黑人和白人都被隔离起来。当局宣称这是“隔离但是平等”。但是在这一天,帕克斯对这样的制度感到了厌倦,当她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公共汽车上被要求按照当时的法律,将位子让给白人男性的时候,她平静地说“不”。
    帕克斯为此被逮捕,引发了那时年仅26岁的马丁·路德·金将黑人组织起来对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抵制。在长达381天的时间里,黑人拒绝乘坐公共汽车,以步行来抗议在公共交通系统实行种族隔离。美国最高法院随后裁决在蒙哥马利市的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实行种族隔离。《1964年民权法案》实施,全美的公共设施取消了种族隔离。约翰逊总统签订的该法案禁止一切基于种族、肤色、宗教和国籍的歧视,并且赋予联邦政府强制取消种族隔离的权力。
    黑人的权益争取,是一个尤为漫长的过程。早期的美国从非洲掠夺大量黑奴,虽然南北战争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奴隶制度,但黑人的社会地位受到隐性打压。黑人的个人发展机会,远远落后于白人,直到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感动整个美国,直到他遇刺身亡震惊整个美国,种族歧视还存在,但毕竟有了根本性转变。很多优秀的黑人,在美国社会有了越来越多的自我表现机会,鲍威尔、赖斯等进入美国政治权力核心就是最好的佐证。
    时间来到2008年,美国民主党选择了一名黑人为总统候选人,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候选人,他就是巴拉克·奥巴马。奥巴马是又一个美国梦的样板,他若当选,将是美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这个国家经过历次变革、修正,才铺就一条坦途,引领他来到总统的荣誉之颠。这一条艰辛而光荣的道路,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奥巴马之路”。
  
“漫长的60年代”
    在西方有“漫长的60年代”之说。这里“漫长”的含义,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超过了10年,更主要的是,在这十几年间,西方各国包括美国经历了深刻的体制变革,这场变革给这个时代打上了社会调整和转型的印记,并超越时间的界限,影响着后来的时代。
战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进入富足社会。然而,贫富不均的社会矛盾更加突出。上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矛头所指的方向都是要求平等。除了黑人要求消除歧视的运动,还有新左派运动,反战运动,民权运动,要求改革教育体制的学生运动,以及要求实现男女平等的女权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正像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的,“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社会制度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刻。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开辟“新边疆”的口号,力图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解决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然而1963年肯尼迪遇刺。1964年约翰逊在新一届选举中获胜,他一上任就宣布,继续前任未完成的事业,“向贫困宣战”。在约翰逊任内,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改善中小学的条件;又通过了“高等教育法”,增加向贫困大学生提供奖学金和低息贷款。教育法的实施为全体公民,特别是贫困人群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把社会的机会平等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医疗卫生方面,通过了“医疗照顾”和“医疗援助”法案,惠及低收入者。1965年通过了“住房和都市发展法”,政府拨款用于城市贫民区的改造。改革所依靠的是富足社会中丰裕的物质财富,更依靠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的手段。政府征收累进所得税,最高收入者的纳税额可占其收入的80%—90%。后来当了美国总统的里根曾说,“当电影演员收入最高的时候,我挣的每100美元中只有10美元进了我的口袋”。在约翰逊任内,生活在官方确定的“贫困线”以下的人数,由1964年的3610万人口,下降至2410万,占美国人口的比例,由19%降至12%。 上世纪60年代的改革把社会平等作为一项原则,消灭富足社会中的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缓解了社会冲突,使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证,整个社会相对和谐地运转。
变革还在继续
    历史跨越时间,翩然来到当下。有媒体如此评论奥巴马:他角逐总统的方式与约翰·肯尼迪也颇为相像——许诺变革、散发魅力和淡化经验。在此次美国选举关注的经济、医保和伊战三大主题上,奥巴马提出经济上反对减税长期化,主张由国家对陷于房屋抵押贷款赎回权危机的居民提供帮助,主张重新审议自由贸易协定,强调全民医保,承诺当选后从伊拉克撤军、改善美国形象等。
在美国民众对经济领域的坏消息、联邦政府的不断膨胀和伊拉克战争都感到沮丧之机,奥巴马提出的竞选口号“变革”迎合了选民对变化充满渴望的心理。奥巴马的激情令年轻人联想到了其父辈在上世纪60年代曾经历的激情岁月,唤起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政治参与热情。他所带给选民的,是一种即将书写美国历史新篇章的希冀。

    美国常常是现代化与变革的先驱,它是一个在经济、技术、文化、人口和社会方面求发展求变化永无止境的国度,在这个相互依赖、相互关系的世界中,还不可避免地推动了其他国家与团体。
读美国史,应当聆听什么样的音乐?是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还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无论如何,这是磅礴壮阔的华丽乐章,其中的变奏更是激动人心,惟有变奏,才有突破,才有成长。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访问次数:6677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