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刊物
78 《居易国际》003期 /IMG/BookImg/3-1.jpg 主办: 
居易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顾问:赵宏延      
主编:刘建永   
执行主编:高利锋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宾大厦  
电话:      
邮编:100101   
网址:www.joyi.cn   
E-mail:neikan@joyi.cn
 
《居易国际》003期
主办: 
居易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顾问:赵宏延      
主编:刘建永   
执行主编:高利锋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宾大厦  
电话:      
邮编:100101   
网址:www.joyi.cn   
E-mail:neikan@joyi.cn
电子期刊下载:
期刊搜索:
我要订阅 内刊调查
 
快速导航
疯子的幻想:米拉之家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文/地中海的鱼


如果没有意外,我想,人们的旅途总会缺乏光彩——当车子抛锚在西班牙乡间的夜晚,克里斯蒂娜(Cristina)驾驶着一辆红色的货车出现在我面前。很抱歉,我不能送你去马德里。她说,不过我可以带你到巴塞罗那去。

我一想,这是最近的城市了。于是,我搭乘一辆带有地中海鱼腥味的货车,穿越漫漫长夜,于黎明抵达这座被誉为“伊比利亚半岛明珠”的城市。

热情的克里斯蒂娜是一名货车司机,路上,她用生硬的英语告诉我,你们中国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看看高迪的米拉之家(Casa Milà),你就没来西班牙。无边的夜色里,我轻轻地笑了,米拉之家和长城能比吗?那个疯子制造的传说。然而,当我伫立在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的晨光中,注视着十字路口转角处这座安静且怪异的“石头房子”,我还是认同了这个加泰罗尼亚女孩的骄傲。

眼前这座名闻遐迩的米拉之家,仿佛是地中海浸泡过的一座珊瑚礁的宫殿,被高迪这个疯子给打捞出海面,暴露出布满孔洞的岩体,墙身上依然留着海水的波纹,在地中海咸湿的风中舞动着奇妙的韵律。它看上去是安静的,但又是不安生的、活动着的,那些曲线、圆弧,仿佛扭动的精灵,在跳一出奇诡而美丽的舞蹈。

据说,这座建筑是找不到一个直角的,它的外部看上去粗糙,但走近去看,却都是弧线的圆润,像飞起在空中的裙摆,那么柔和。屋脊、檐角高低错落,水蛇般扭动着,甚至突出来阳台的栏杆也是以扭曲的铁条和铁板构成,让你第一眼望去就联想到海底丛生的水草。这座以石墙、石柱、铁条构造的建筑,怪异的门窗、奇妙的立面,加上楼顶巨大且神秘的尤如外星人造型的石雕人像(后来知道那不过是通风口),彻底颠覆了我对建筑的认知,让我觉得它充满诱惑,又充满危机——它的设计师高迪,究竟是天才,还是魔鬼?

因为这个疑惑,我并未急于进入米拉之家,况且,作为曾经的民宅、今日的博物馆,它还没有到开门的时间。于是,我来到街边的一家咖啡店。女侍者具有典型加泰罗尼亚风格的脸让我感到忧伤,好在咖啡煮得很香,布拉瓦海湾的龙虾和香肠煮豆子虽然并不适合早餐,味道却真的很好。这些都是专属于巴塞罗那的特色地方菜,唇齿间充满地中海的味道,但我的心思不在这里——透过玻璃窗,我的视线仍停留在街对面那座石头房子上。

米拉之家,又名米拉公寓,是19世纪西班牙有“建筑魔术师”之誉的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为商人佩德罗·米拉设计建造的公寓。1906年,米拉之家开始动工时谁也想象不出它的样子,6年后,它荒诞不经的模样仿佛从一枚鬼蛋中孵出的怪胎,震惊了世人。天才的高迪,似乎在倾心用石头来建筑自己的幻想世界,难怪他曾说,“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

米拉之家,此前的确是从未存在的,在建筑史上和人们的想象中。它超越了人们对建筑的想象边界——这座8层楼的公寓,有6层在地上(地下有一座停车场),完全没有直角,外墙的曲线似乎随意弯绕,房间的平面形状也是圆滑的。这正符合高迪“自然没有直角”的理念。他认为直线是属于人类的,而曲线是自然的,是属于神灵的。他在作品中贯彻这一理念,配合房顶上6个形状诡异、似天外来客的附属建筑体,似乎想要证明我们头顶的星空中有我们所看不到的东西。透过咖啡店的窗子,我看到这座100多年前的建筑,依然充满了现代感,它似乎带有童话的色彩,超越时光而存在,将建筑的想象力推向极限。

米拉之家,造型上独具美感,这让我坚信,不论它的建筑本意出自天才,还是撒旦,都不影响它闪耀的光彩。当地中海的阳光渐渐爬上来,照在我的咖啡杯上,我结账出门,穿过街道上的人群,走向米拉之家布满孔洞的铁门。这样一座门,仿佛长满了眼睛,透过它,外面能看到里面,里面也能看到外面,但这门里门外,却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建筑本身就具有这样一层涵义:它构建了世界中的小单元,又不完全脱离大的单元。

作为一所公寓,米拉之家强调了居住的舒适性,对自然光线的利用十分充分。公寓内,墙壁居然是可以移动的,居住在其中的人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空间重组。这真是天才的构思和魔鬼的神工。高迪为这栋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了复杂的石头结构,作为整栋建筑的支撑,也构成装饰的一部分。弯曲的楼体,合围成两所院落,很有些东方式天井的意味,这大约是高迪对东方建筑元素的一次信手挥洒的运用。院子的围墙间,竖立着许多铁柱和石柱,用来支撑高度不同的铁梁,这种框架结构使高迪得以在建筑内部随心所欲地建造楼层。同其他建筑一样,米拉之家也离不开朴实的砖,它们集合起来,砌成弧形,造成屋顶的高度不一。阶梯之上,顶棚是透明的,用来采光,也用来观望天空和地中海上飘来的白云。

米拉之家的阳台,大约是高迪最满意的了——铁栏任意扭曲的形状,突显出高迪对钢铁的理解:它并不总是生硬的,同样能够变得温暖、柔和。铁匠之家出身的高迪,似乎从钢铁上找到了比父辈更完美的表达。

米拉之家曾被认为是怪胎,因为它的内部全无棱角,完全像是一个风蚀过后的熔洞,一切棱角都被时光磨平。当我随着参观的人群沿螺旋形楼梯登上屋顶,透过两个中空的内庭俯视,入眼全是柔和缓慢的曲线。地中海的阳光从天井上照下来,使得这些曲线成为舞蹈者的精灵,而阳光的明亮以及留在建筑内部的阴影,就成为舞蹈的一部分。

米拉之家内部的陈设奢华至极,当然,这跟高迪并无太大关系。但高迪构建的内部空间细节,为华丽的陈设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组合和表达的机会。

作为一个崇尚自然的建筑师,高迪即便在摆弄石头时,也不会忘记将自然吸纳进来:在米拉之家内部,花圃随处可见,整个建筑也围绕着一个运动场似的花园,似乎自然本就伴随着住宅,一同深入到生活中间。

据说,是海浪激发了高迪构思米拉之家的灵感,曲线的翻滚、色彩的跳荡、光线的明暗,在米拉之家内部随处可见,仿佛这就是一座海底宫殿。在这座宫殿的顶端,是6个造型各异的石雕模样的立体结构,看上去仿佛是顽皮的高迪信手在楼顶挥就的涂鸦之作,借之与外星的生命对话,仔细研究,才发现那是建筑的通风孔。在那个没有空调的年代,这6座构思奇巧的通风孔为整个建筑承担了换气、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不由得让人感叹高迪的伟大才能。据说,这个出色的设计曾经因为建筑高度超出限制而险些被当时的市政部门勒令取消,如果那样的话,不知高迪还会生出什么其他的怪诞想法来?

这个问题,已经没人能够回答。高迪的建筑思想似乎从来就不是用来被理解的,而是用来被猜想的,同样是在巴塞罗那,他设计的圣家堂至今仍未完工,原因就是没人能够看懂他留下的图纸。
米拉之家,就此成为高迪民居设计的封笔之作,也成为如我这种过客惊叹的源头。离开米拉之家时,是在黄昏,我回头望去,才发现它的每一扇窗子竟然都是不同的。这让我想到哲学史上著名的一个命题:“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莱布尼茨)。米拉之家也是如此,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

行走在巴塞罗那的街道上,随处可见高迪的作品,似乎这个天才的建筑师还活在这座城市里,你身边路过的那个流浪汉,也许就是他。“没有高迪的巴塞罗那,就不再是巴塞罗那。”这句话似乎是对高迪与巴塞罗那关系的最好说明。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访问次数:4792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