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居易国际》003期
/IMG/BookImg/3-1.jpg
主办: 居易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顾问:赵宏延 主编:刘建永 执行主编:高利锋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宾大厦 电话: 邮编:100101 网址:www.joyi.cn E-mail:neikan@joyi.cn
|
|
主办: 居易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顾问:赵宏延 主编:刘建永 执行主编:高利锋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宾大厦 电话: 邮编:100101 网址:www.joyi.cn E-mail:neikan@joyi.cn |
|
|
快速导航 |
|
|
|
|
5·12震区心灵重建泊爱行动 |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
|
|
5·12震区心灵重建泊爱行动--居易国际联手泊爱慈善基金参与震后心理援助
心灵重建 系统工程
5·12地震生命救援基本结束以后,就进入了震区的灾后重建阶段。灾后的生活重建包括:家园以及生活设施重建,心灵重建,学校教学及学生辅导,社会救助及福利服务,就业服务,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等内容。在灾后重建的所有内容中,心灵重建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地震后不同的时间阶段,心理援助的重点不同,地震后头两周内救人是重点,头三个月内救灾、安顿和心理安慰是重点,而心理问题和疾病将会在三个月后逐渐凸现并不断增加。在特别的节日,如中秋、春节、清明、周年祭等,因地震后的应激创伤而自杀的几率会增加,专家预计,5·12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将在不同的人群中以不同的形式持续存在多年。因此心灵重建的工作绝不是短期的心理抚慰所能解决的,而是以年为周期的长期性、持久性的计划。
心理问题 五大特点
对比以往地震灾害,例如1999年发生在台湾的9·21大地震,此次发生于四川汶川的5·12大地震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汶川的5·12大地震受害人以青少年居多;对孩子而言,其所遭受的心理冲击比成年人更加严重。
2. 汶川的5·12大地震发生在下午2时28分,很多人特别是孩子们,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亲人、老师、朋友的死亡;台湾的9·21大地震发生在凌晨1时47分,很多人的死亡都是在无声无息之中,相对而言对当事者的冲击没有汶川大地震强度高。
3. 台湾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上,多台风,多地震,对于很多人而言,对灾难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相对的,汶川的 5·12大地震更具突然性,对当地人民的心理冲击更大,应激性创伤更为严重。
4. 比较而言,台湾的心理干预体系比较健全,更加专业,民间救助力量如慈济功德会等更多地主导了地震灾后的心理救援工作,在灾后不到2小时的时间内,台湾慈济功德会就已经进入震区,开始人员救助与心理支持。而国内的心理救援工作开始较晚,专业人士不多,入场更晚(前期以生命援救为主,心理救援工作在灾后第六天才刚刚开始),所以心理援助的最佳时期已然过去,大批受害者面对地震的负面情绪都未得到及时宣泄。
5. 对比台湾的9·21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得到的最强有力支持是整个国家的表现及社会的参与。政府的高度关注与全国动员,领导人的亲临现场坐镇指挥,军队与武警等的全力参与,空降部队的快速出击,通讯与交通的快速恢复,救护和供给不断跟进,再加上媒体的准确快捷地报道,都给震区人民带来无与伦比的信心。地震发生后,我们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深入震区的时候,当全国上下群情激昂的时候,当被援救出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当一个个生命奇迹被创造出来之后,当这些好消息被大家口口相传的时候,全民的力量就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抗震救灾的洪流,每一个人都将充满自信,冲出地震的阴霾,重建美好家园。可以说,国家为灾民做出的有效决策和行动,就是最大的心理援助。
少年儿童 行动重点
此次震区灾后“心灵家园泊爱行动”服务对象从受伤害的程度上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第一级人群:直接卷入地震灾难的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以及地震灾难幸存者。该人群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第三级人群: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后援)、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
第四级人群:受灾地区以外的社区成员,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在某些人为灾难中,对灾难的发生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者也属于第四级人群。
第五级人群: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易感性高,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
在这五级人群的心灵重建行动中,计划更着重于少年儿童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他们是地震中最脆弱的人群,更应被特别的照顾。少年儿童于灾后的丧失感、退化、焦虑、恐惧特别显著。可以使用游戏替代言谈的介入策略,让少年儿童把创伤经历玩出来;还可以采用治疗性休闲服务,以减轻少年儿童的灾后创伤压力。
整个震区心灵重建泊爱行动从实地考察开始(已结束),根据震后灾区群众的心理变化特征和实际需求,分别按照三个月、一年、三年、五年的时段来进行行动布局,扎根当地,稳妥推进,以心理培训及心理活动为手段,通过对当地不同层面人员(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爱好者、教师、政府官员等)的培训,同时对严重的应激性创伤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措施,用长期的心灵关注去缓解甚至消除地震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
地震灾难后的心灵重建与心理干预,不是单单靠心理专业人员就可以完成的,泊爱慈善基金这个计划,通过召集心理学专家,带动当地的心理学爱好者及心理学从业人员,将简单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教授给震区当地的志愿者,一个培训十个,十个培训一百个,把理念和一些简单的技术传播开来,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心理干预网络,同时把心理调节、心理沟通与心理疏导的理念传播出去,以便让更多的人受益。这种理念,就是泊爱的理念,就是“爱己、爱人、爱社会”的直接体现,是“泊心于爱的状态”,是“把爱传下去”,是大爱无限,是博爱无边……
泊爱基金 重整心灵
河南省慈善总会泊爱基金是一支以心灵成长关爱为核心的专项基金,面临如此的灾难,由黄帝内经心灵学学者、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向水先生所发起的泊爱慈善基金,组织了震区灾后“心灵重建泊爱行动”:
第一步,行动将联合全球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灾难亲历者、政府部门共同编制“震区灾后心灵重建方案”,提供给政府在灾区重建时参考;第二步,泊爱慈善基金将向全世界征募心理学家与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队,定点为震区民众有计划地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服务。该计划以五年为期,分阶段实施,相信只有这样的长期计划,才能舒解大多数地震亲历者与救援者内心中的刻骨铭心的伤痛,减轻地震带给我们的无尽创伤。
居易国际作为“心灵地产的倡导者、实践者与领导者”,不仅为灾区捐款捐物,利用自己的业务优势承担震区灾后的家园重建任务,对于“心灵重建泊爱行动”的支持更是不遗余力。它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联合深圳海文新世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道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易会国际俱乐部(北京、郑州)等,共同支持参与泊爱慈善基金发起的震区灾后“心灵重建泊爱行动”。居易国际还将动员已经开发社区的业主,贡献一份心力支持灾区人民,还将促进这些社区和灾区的临时社区结为“爱心连接社区”,通过一系列活动使社区业主和灾区民众心手相连。 |
|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访问次数:4643 关闭本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