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刊物
64 《居易国际》002期 /IMG/BookImg/2.jpg 主办: 
居易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顾问:赵宏延      
主编:刘建永   
执行主编:高利锋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宾大厦  
电话:      
邮编:100101   
网址:www.joyi.cn   
E-mail:neikan@joyi.cn
 
《居易国际》002期
主办: 
居易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顾问:赵宏延      
主编:刘建永   
执行主编:高利锋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宾大厦  
电话:      
邮编:100101   
网址:www.joyi.cn   
E-mail:neikan@joyi.cn
电子期刊下载:
期刊搜索:
我要订阅 内刊调查
 
快速导航
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国文化十年行走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文/孟晓文
自由撰稿人。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文化正逢拐点,与经济开放相伴而生的文化交融愈演愈烈。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消解、变异、重组,外来文化犹如一股汹涌的大潮,汇入中华文化的河流,泥沙俱下,使本体文化得以丰富、发展的同时,也变得混浊幽暗,难以分辨水体的色度。

我常常拿输血来比拟文化交流,血型相配,则融为一体;血型冲突,则被本体的排异机制杀死。中国文化特征有三个基本组成:天人合一,顺天应物;家庭伦理本位;贵和尚中。而西方的文化特征则恰恰相反,强调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个人本位;理性精神。简言之,中国文化讲究人与自然的辩证和谐统一,将家庭伦理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崇尚和谐和中庸;而西方文化则是以个体为中心,天地万物都围绕我转,人要对抗和征服自然。于是,当感性的中国遇上理性的西方,那种狂野、强势、直接的文化便犹如猛虎闯入羊群,先是惊恐万分,继而顺应强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但骨子里那种精神,那一株文化的根,仍然顽强。

对西方文化的“拿来主义”,并没能使中国文化成为一个不中不洋的混血儿,在经历水体澄清后,中国文化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长势头,也滋生了许多具体而微的文化现象,使我们可以透过现象去解析根本:

VCD引领光盘时代

1997年,中国出现一个高频率的词汇:VCD。这种舶来品,是一种取代电视、收音机、录像机和书籍的新的机器,犹如一只潘多拉魔盒,释放出五光十色的信息元素,一时风靡南北。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的盗版音像制品,催生了一个历时数年的兴盛的盗版市场。直到近两年,中国版权保护意识的觉醒,以及网络音像传播的强势发展,才使盗版音像市场趋向低迷。在VCD热潮之下,中国家庭文化消费进入一个光盘时代,也催生了业界的许多创业神话。在影视传播上,VCD广告覆盖了几乎所有黄金时段,使“VCD”成为年度最流行词汇,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VCD以及盗版市场的兴盛,刺激了中国影视文化的发展,为普罗大众带来了廉价的精神娱乐。自此,中国影视由电影院时代进入VCD时代,以往充斥银幕的带有鲜明体制特征的口号电影、红色电影也逐渐淡出领导席位,被好莱坞影视符号所取代。

网络成就全民娱乐

继之而来的,便是疯狂蔓延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大约是1999年前后,中国网络建设大面积铺展,网民以几何数递增,QQ发出的尖锐刺耳的“叽叽”声一时响彻大江南北。网络之流行,在生活中划出了一道鸿沟,将理想的自由国度与残酷的现实生活区分开来。网络词汇大肆滋生,繁衍出一个斑驳的语系,几乎颠覆了延续数千年的汉语体系。恐龙、青蛙等象形词,ML、SF、PLMM等缩写词,期待ING、我K等中英结合词,以及果酱、酱紫等由拼音输入法形成的错别字族群,甚至520、886等数字词汇,在网络上风靡一时,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单元,同现实语言一样持续更新。于是,出现了老师看不懂小学生作文的今古奇闻。网络词汇,作为一种新文化现象,它应该是一种进步的方式,符合语言新陈代谢的规律。

网络的力量并不仅限于此。随着网络的发达,以网络为媒介衍生出诸多文化现象。2006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掀起了中国网络恶搞风潮,一时恶搞之作铺天盖地、蜂涌而至,从视频到文本到音乐,其中也不乏幽默、新鲜之作,但总体上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了一场彻头彻尾地解构。网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其恶搞行为各有千秋,大有百家争鸣之势头。恶搞由网络始,并不以网络终,它业已扩散到生活中来,成为一种流布民间的情绪,解构着人们的传统行为模式。

大约是2005年或更早,以网络为平台,由芙蓉姐姐领军,一股“网络行为艺术分子”浮出水面。这种以自我嘲谑、自我暴露来吸引眼球的行为方式,可以视为新娱乐时代的一个征兆,草根民众借助网络之力,能够一夜成名,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一场以草根为主的全民表演秀拉开帷幕。这种网络现象很快波及到现实生活,随之而来的是电视媒体的娱乐化时代,以湖南卫视为代表,“超级女声”一举成名,冲破了原本被体制垄断的娱乐氛围,掀起全民娱乐新高潮。

快餐文学风生水起

在出版方面,中国书市得到长足发展,向欧美畅销图书市场的营销模式靠近,其根本原因在于,那掌握于普罗大众之手的无形的上帝之鞭发挥了巨大作用。急剧膨胀的经济压缩下的快节奏生活中,最畅快的阅读需求催生了快餐文学,仍是由网络开始,以木子美的性爱日记为导火索,掀起了极端私人化写作的热潮。这种以性爱暴露癖为特征的写作方式过渡到公众心理满足的阶段,猎奇、玄幻、鬼怪等元素纷纷登场,天涯、红袖、起点等中文网站的小说连载空前火爆,为日益活跃也日益纷乱的书市制造着层出不穷的卖点,读者的G点被一次次点击,高潮被一次次唤起。翻翻近两年的书报摊,情感、隐私、盗墓等题材充斥其间,由《鬼吹灯》引发的一系列盗墓题材的小说使得中国书市一时洛阳纸贵。

市场有巨大的主导力,本来保守、清高的出版界和文学圈也不能幸免。知名作家和出版商为寻求市场,也放下了架子,为纯文学加上了市场化的媚俗包装,妇科题材的作品可命名为《拯救乳房》,颂扬母性的文本也要冠名为《丰乳肥臀》,更赤裸、嚣张的索性叫做《有了快感你就喊》,不喊得嗓音嘶哑、眼球充血不算完。

国学复兴,大师走红

在2003年“中国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中,文学泰斗的巴金排名甚至落后于通俗文学的金庸,张国荣、王菲等娱乐明星也在本来不多的席位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是文化的悲哀么?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文化流变的历史阶段划分是显著特征,一切文化现象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与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特征。

但是,我们还看到,有那么一群人在试图将中国新文化这条驶向西方的顺风船掉头朝东,扳回既定的轨道。“甲申文化宣言”的面世,使“儒学的当代命运”这一深沉思考和发问再次上升到讨论的热点,由阳明精舍发出的声音,虽然微弱,还是唤起了公众对母体文化的无限爱恋和追忆。于是,2005年出现了一场国学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人大校长纪宝成在中国诸多具有影响力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和言论,为国学造势,媒体也纷纷为其添薪加柴,将“国学复兴”这一火炉烧得炽热。全国民众亦被拉入到运动中,从儒家经典进入少儿读本,到企业老板参加北大国学班,纷纷以学儒读经为殊荣。在这种火热潮流下,央视《百家讲坛》捧红了一个于丹,又掀起了《论语》的热卖。这本被遗忘多年的儒学经典著作,重新抖擞精神,站到了书架的最前排。
 
历经十年发展,中国文化的内在桎梏,以及被埋藏于历史土壤深层的宝贵的根还将长期存在,并引导和控制中国文化河流在不断吸取新的水流和泥水的同时进行反复的澄清,直到形成新的河流。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访问次数:4680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