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居易国际》001期
/IMG/BookImg/1.jpg
主办: 居易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顾问:赵宏延 主编:刘建永 执行主编:高利锋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宾大厦 电话: 邮编:100101 网址:www.joyi.cn E-mail:neikan@joyi.cn
|
|
主办: 居易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顾问:赵宏延 主编:刘建永 执行主编:高利锋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宾大厦 电话: 邮编:100101 网址:www.joyi.cn E-mail:neikan@joyi.cn |
|
|
快速导航 |
|
|
|
|
开封:七朝古都的千年兴衰与风韵 |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
|
|
文/孟醒
九州腹地,黄河之滨,有一座极尽华美雍容、又历尽苦难沧桑的千古文化名城——开封。早在童年时,我就从火柴盒上拜识过它。那是一种名为“铁塔牌”的火柴,粗糙的牛皮纸盒上印有开封铁塔的图案,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和精神代言,它虽然印刷粗劣、线条不够精细,仍能看出其姿态的巍峨与壮观。自此,开封这个城市便烙印我心。及至来郑工作后,与开封近在咫尺,以为能得近水楼台之便了,却一直未有机会成行。
说起开封,不得不向历史的深处溯行,毕竟,这座于今人眼中狭窄拥挤的小城像一位过气好汉,是因“当年勇”得名。开封建城可追溯到春秋时期——郑庄公于此(今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附近)建储粮仓城始,距今已2700多年历史。它初名“启封”,取“启拓疆土”之意,后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更名为“开封”。它兴盛于北宋,有“汴京富丽天下无”之美誉,《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分别以文、图的形式对北宋时开封的繁华加以记录。历朝发展、积淀,成就了今天名胜古迹繁多、人文资源丰富、民俗文化繁荣、特色小吃遍地的名城开封。在数千年的时光流淌之间,它仿佛是一位英雄好汉,被淘洗、磨砺,一时享尽荣华、受尽礼遇,又几遭战火袭身、兵刀交击,演出了一场悲喜交集的人生大戏。如今,“朝如青丝暮如雪”,它垂垂老矣,再也举不起宝剑,挥不动长鞭,终于回归安宁,端坐在文化的背景之上,安守淡泊、素朴之心;假时代之东风,发展旅游经济,如黄钟大吕复兴,又发和谐新声。
然而,这样一座历史名城,我却从未真正接近过它。去年春,曾出差往开封谈一个地产项目,匆促间,只于御街浏览一遍,看那些有着旧时风格的门楣之下纷繁的汴绣、折扇、宝剑以及《清明上河图》仿品,感触并不很深。遥见潘杨二湖,水光盛大,游人如织,却终难领会到旧时豪门气象。又吃了一顿自觉并不十分美味的黄家包子,随即折返,甚至未来得及多看一眼那道古城墙。未至开封时,多次听人谈起“开封第一楼”及“黄家包子”,言辞间多有赞赏之意,道其味美,听者便满口生津,急欲一吃为快。然而,当我真正亲尝了黄家包子,却不由得想起一句老话:“看景不如听景。”
黄家包子带给我的遗憾并未影响我对开封的思慕之情,它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民俗,岂是小小包子所能涵盖?于是,在一个雨天,与友驱车重返开封,依次去了陕甘会馆、清明上河园、龙亭和大相国寺。雨时断时续,路且行且止。
因为细雨,给这个城市抹上一层灰色调,才有了些朴旧沧桑的味道。陕甘会馆门前,那丛修竹在雨中愈显绿意生动,雨雾掩映之下,角门的对联甚是引人:“竹露松风蕉雨,茶烟琴韵书声。”一时间,将思绪引向遥远的时空。只是,在此时,除了稀稀落落的游人和闲坐无赖的关帝,琴韵茶烟并不存在。唯那些砖雕和木雕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那串串木刻葡萄,历时数百年而生动犹存,颗颗晶莹、饱满,色泽光鲜,逼真至极,引人垂涎。这该是怎样超绝的技艺?又映射出昔日多么盛大的辉煌?
观沙盘,旧京之繁盛如在眼前,而它却已在我们脚下长眠。真正的开封,已不复存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对旧时汴梁街市、风土、人情以及小食都有记载,每回捧读,仿佛置身千年帝都,身侧熙来攘往,有引车卖浆者沿途售卖,有王孙公子手挥折扇招摇过市,亦有娇艳女子穿行其间,个个鬓簪香花、手执巾帕,花枝招展;耳畔,则有马蹄答答、车轮滚滚、吆喝声声,而我,却是一身青布衣袍的贫寒书生,于某处街角卖字;或是一身劲装短打的江湖客,头戴竹笠,腰挎长刀,斜倚在某处酒家的门廊下,喝一碗烧酒,看那当垆卖酒的老板娘与过往客官打情骂俏,眉眼风情。酒酣耳热,一路歪斜,穿过繁华的街市,透过柳梢和人家屋檐,遥见皇城殿角斜飞入青天,一派皇家气象。远处,钟鼓楼报时的钟鼓声随风传来,在耳畔回响,经久不散……
这一切只不过是想像罢了。当我真正身在开封的街巷之中,所看到的却是逼仄的街道、拥挤的人群,街边霓虹闪烁,钢筋、水泥、玻璃等无机材料建筑起的现代文明之中,人们骑坐着吼叫的机器来往穿梭,一些金发碧眼的远方来客,非为它国来使,亦非朝圣者,只不过是趁着闲暇而来的观光客罢了。
这就是现下的开封,我眼中的开封。
雨淅沥不绝,绵延至黄昏,雨意更深,天空迅速地黯淡下去。从大相国寺出来,雨竟意外地收住,莲池中的小乌龟都探出头来,俯仰在荷叶间。我们一行数人,驱车前往鼓楼,寻找传说中的开封小吃。
开封的夜市由来已久,大概能追溯到千年以前。由此可知,当时的开封有多么繁盛,人口密集,饮食服务业发达,人们也闲适惬意,生意能做到清晨,吃酒能吃到天明。直到今日,开封鼓楼夜市虽不具备古时的规模,却也是名扬中外,常常引得外地人驱车赶来。在中国,大概只有开封这样的昔日王都才会有这样的传统,换作别处,傍黑即关门落锁,各家抱着枕头寻梦里清静去了,哪里有“花市灯如昼”的热闹繁华的午夜场?
鼓楼广场人头攒动,食摊罗列,各色小食林林总总,花样繁多,有黄焖鱼、桶子鸡、炒凉粉、涮牛肚、杏仁茶、烧烤、汤包……,据说有一千多种。食客也是形色各异,操着南北东西之不同口音,挥箸举勺,鼓着腮帮子大吃大嚼,大快朵颐,一边挥汗如雨。吆喝声此起彼伏,夹杂着各种声音,汇合成一曲午夜生活交响曲。令我觉得有趣的是,KFC明净的橱窗正对着鼓楼广场,两个年轻女服务生在店门口引着一群孩子跳舞,相比之下,一东一西,两种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比肩而立,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不由得让我感叹,一个开放的城市,才会集古今于一体,纳中外于一炉,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夜渐深,虽不舍鼓楼的繁华,却不得不踏上归程。其实,对于一个陌生的城市,我渴望以一种闲散、安静的姿态悄悄进入,而不是作为一个匆匆来去的观光客。在我看来,要了解一个城市,必须深入它的血脉——那隐藏在街巷深处的生活,细微的声音和气息,以及看似平淡却丰富多姿的表情。比如开封,鼓楼的繁华、美味的小吃、景点的热闹和拥挤,只是它光鲜的皮肤,真正的热闹,在于生活深处,那些具体而微的细节,隐含于浓重地方口音里的故事。
所以,我渴望以这样一种姿态进入开封——找一大块闲暇时光,不必因匆忙而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可以在陌生的街巷里自由行走。
然而,这终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
|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访问次数:5096 关闭本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