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居易国际》001期
/IMG/BookImg/1.jpg
主办: 居易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顾问:赵宏延 主编:刘建永 执行主编:高利锋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宾大厦 电话: 邮编:100101 网址:www.joyi.cn E-mail:neikan@joyi.cn
|
|
主办: 居易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顾问:赵宏延 主编:刘建永 执行主编:高利锋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宾大厦 电话: 邮编:100101 网址:www.joyi.cn E-mail:neikan@joyi.cn |
|
|
快速导航 |
|
|
|
|
商人•用人格取暖 |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
|
|
文/杨柳
韩国作家崔仁浩的《商道》,一本关于商人的书,一本关于人的书。 它让我们体会命运与飞翔:一生修得的人格与才情,用来抵御那些欲念和虚妄。 商即人,为商即为人。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
道正人直。
“你飞得越高就离太阳越近,你的翅膀就会被太阳融化。”
那蜡作的翅膀是每个人的翅膀。“再高点。再远点。……一升到天空就忘记了一切。”
书中始终贯穿对于欲望的察觉、“戒盈”与清警。作者将“道”置于所有的人物关联之中。如何解释这深而玄的道,这是作者崔仁浩所写的商人的不同之处,很多人在写商,而他在写人。
他的道,是由这些人物而来。也正是如此,他写出很多人的尴尬、为难、不平坦、无从选择,以及相应的开阔与坚定。对他来说,或许这是“得道”的必经之途。而这也是让人共鸣、感动之处。也可以说,是这样一本书成为史诗经典、经久不衰的源由。
凡是写到人的骨子里,总是能够得到珍重与流传。作者对人的了解与深入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意味着他的作品抵达读者的可能性。厚厚的五十多万字,我却是在几个连续的夜晚读完。每当重读之时,仍是如此。换作其它,也许会读读歇歇。但这本书的情节总是有下一个扣,让人不能作罢。
小说描绘的是19世纪朝鲜巨商林尚沃一生的传奇,生动而传神,一潮连着一潮。
书中,他的一生有三次危难,都显得传奇,但又不乏现实的映照。石崇大师给了他三个启示,从来影响并拯救他。一是死。二是鼎。三是一只戒盈杯。
第一次,是生意困境。是这个求死得生的死字,让他笃定在百尺竿头的危难之时,从悬崖绝壁再向前一步。这,才是出路。
第二次,是李禧著的同伴欲拉他入伙,一起谋反。参透这个鼎字,让他明白“鼎有三足,已有一足”。他选择了放弃而不贪图,并因此得以保全生命。
第三次,是爱欲。是那如火般热烈的爱。当他遇到松伊的那一刻,直至定下生平。是戒盈杯,让他短暂被囚之后,克服自我,静回稼圃。
作者用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典故,以至于被作为“写给中国读者的书”。他引用“盗亦有道”的典故,盗跖阐释盗之五道:圣;勇;义;知;仁。成为大盗也是修炼。作者重道,书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
金正喜的梦想是成为天下第一儒。他穷通世间万事、有知有行。“诗道的价值在于文字香与书卷气。” 石田先生,最不喜欢别人把书法称作“书艺”。“字非艺,如果了也是艺的话,写字的人不就是艺妓了吗?——字,不是艺,而是道。
商亦有道。对作者而言,商即是人。道重于术,境界重于一切。
心是源由。
有些人自有一个世界。书中那个聪灵的主人公林尚沃:“或从名师,或读于寺刹,日积月储,花自开,月自圆,文章自通,日有进境……”。他的少年,身上就带着一种常人稀有的禅气。
当尚沃跟着父亲一起,辗转于各种艰难买卖人参之时,他就印证了血液里的“诚”和“不怕”,以及父亲教给他的:以礼以敬。
一个有大作为的人,必有他出色的习惯。作者描述他在一个家族里做伙计时,有本“录心贴”,像家谱一样详细记载主顾的名册,甚至不会疏漏其亲戚的人脉。用心的人才会“录心”。此外,无论什么东西,他用过后一定要物归原处。还有,他那一双能够准确辨识不同人参的神奇本领,让他替他的主人挽回了巨大的损失。作者塑造的强大人物,有其可信的强大本领。
但是,他也曾经因为一个选择,为了救一个女子、帮她赎身,从而丧失了主人给他自己经商的机会。并因此被逐出那个商业的圈子,一度他无处可归。这个选择成为他的祸。但在他的后来,也成为他的福。
他曾陷入谷地,走不出、上不去,如同每个人的所遇。当时的他,“上无以奉老父母,下无以养众兄弟。几度欲死而不得,其时之艰难辛苦殊不可言。”无路可走,他静心归了佛门。直到某一日,他曾施恩的人,报恩于他,得以重回商界。他不是池中之物,他有大作为大志向。他很快成为全朝鲜最富有的人。
当年,因他逃遁于佛庙而使母亲挨门乞讨。他偷偷出庙,看见那发白背弯的老母亲,在河边洗着晾着自己的衣服——如同他在。虽然他已经远去或许不再回来,但他是她唯一的希望。她没有了其它儿子,她没有了丈夫,她只有他,她在等待着他回来。
这一刻的描写非常动人。我想,那一瞬,他必定明白:无论他成为了谁,他都是她的儿子。他才下了决心,离开佛地,走入凡尘商界。这更使人相信:爱是一切之源。最终像石崇大师的期望一样,他成为一个尘世中的“商佛”。殊途同归。
主人公林尚沃平生积富,终富甲朝鲜八道。他用他的自豪和耿直,兑现了父亲对他“天下第一商”的希冀。他的一生非逐利而求义。他始终优于人而非优于财。用秋史那“寸铁杀人般精练的词句”来说:“虽终生积财,而不拘一物。”
——择其善者从之,恶者远离之,我与善知识相随,自致成佛。
凡事戒盈。
作者的写作,自主人公林尚沃即稼圃留下来的《稼圃集》始。历史上有这样的资料与故事,写作就有了依从。但没有作者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对史料的深入了解,对人与商的反复把握,也就不会使它成为流传的经典。
除了对林尚沃的塑造之外,崔仁浩还对其它比较主要的人物都有重笔。一部浩大的心灵史,由所有人共同来铺就和完成。他们也是那么生动和令人感同身受。
比如,石崇大师。他几乎影响了尚沃的一生。作者对他的塑造,也是让人极难忘。他曾师从池淳永老人做陶工,并在少年时烧制出了世上最美的“匣燔”。如雪般极致,无痕无色。但后来,当他遇到了酒和色,这人生绕不过去的关,他便陷入泥淖。但女人再多,心还是空;酒喝再多,嘴还是渴。人生就是一场春梦,欲望是填不满的。
他的人生,直到当他破戒、再破戒,直至进入新的境地。
空明清正。他不再追求华丽的外在,而是把烧制“身边常见之物”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人若被欲望纠缠,仿佛搅动清澈平静的水,无论如何也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凡事戒盈。他要做的是“宥坐之器”——如果空着,就会倾斜;灌入适量的水,就能站立。如果灌满水,就会翻倒:天下名器不在于其外观与色泽,而是取决于里面所装的物品。之后,他进山入佛。这也是作者对于人生的透悟,以及人性的深入锤打。
书中还有一些很有回味的说法。都是为商及为人的一种独到的见地。暂且归纳为商路、商时、商术、商度。
商路:一个做大买卖的人是那种不管下不下雨伞木屐照做的人;最贤明的人是那些看起来最愚笨的人。
商时:人说,偷懒睡一夜别人就会垒起万里长城;前脑门长头发后脑勺光秃秃的,是机遇,就是做各种事情的最佳时机。
商术:像生意与权势,嘴唇与牙齿的关系,不可近不可远;像蚂蚁和蜂蜜,蚂蚁是权力,蜂蜜就是金钱,要用蜂蜜引蚂蚁去串线,依倚它走过不可完成的路。
商度:花无百日红。一切悉得之日,正是退让之时。
这些哲理在文中像珠链一样,串起一个史诗般的气氛联接。
在整个情节强大的趣味和情感气场之中,文笔中那些为小说推进而过于飘渺玄虚的设置,以及出于其完整和真实性,在古与今、想象与现实的两条线有些奇怪的交错,也就显得不那么明显。毕竟真实的生活之中,有很多传奇,但没有太多玄机。
但这并不妨碍《商道》的启迪深而远。每读都有收获。《商道》以情动人,其中那为友人冒的险,为爱人受的苦,那些义气与爱慕,都在纸面上有了生命。
这般的生命力感化我们:所谓商人,都是在这样的义与爱中,步步成就。他们一生靠着才情飞翔,一直靠着人格取暖,直至自己的最高处。 |
|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访问次数:5084 关闭本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