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居易国际》001期
/IMG/BookImg/1.jpg
主办: 居易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顾问:赵宏延 主编:刘建永 执行主编:高利锋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宾大厦 电话: 邮编:100101 网址:www.joyi.cn E-mail:neikan@joyi.cn
|
|
主办: 居易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顾问:赵宏延 主编:刘建永 执行主编:高利锋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汇宾大厦 电话: 邮编:100101 网址:www.joyi.cn E-mail:neikan@joyi.cn |
|
|
快速导航 |
|
|
|
|
在坚硬的土地上播撒梦想的种子 |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
|
|

文/高利锋 时间是公元627年。
那一年,他二十八岁。在此前的十五年里,他苦心钻研佛法,周游了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等地,追访有名的佛学大师。可是他钻研得越深,发现的问题越多。他用十几年的时间钻研佛经,发现要想彻底解决他的疑问,必须要亲自到那个佛经的发源地天竺。几乎所有知道他的理想的人都认为这是个靠个人力量无法实现的梦想。但是他还是毅然出发了。
在传说中,他带领他的三个徒弟,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有想诱惑的美女,有要吃他的妖怪,可是在最后关头,总会有神仙出现,助他逢凶化吉,渡过难关。事实上,他没有碰到那些妖怪,当然也没有救助他的神仙。透过千年的历史迷雾,我们可以看到他夹杂在难民中间偷渡出国,拖着一匹老马走在荒凉的沙漠里。茫茫黄沙之中,没有飞鸟,也不见走兽,甚至连小草也不见,当然更不会有他的三个徒弟。白天“热风如火”,晚上却又“寒风如刀”,他依靠一堆堆白骨和驼马粪当路标,引导前进。他的水袋翻了。他知道在漫漫沙漠里没有水意味着什么,可是面对无尽的荒漠,他发誓: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不到天竺,誓不回头。他继续西进五天四夜,滴水未进,晕倒在沙漠之中了。幸好,那里离水草地不远,到了夜半,凉风习习,把昏迷中的他吹醒过来。他的那匹识途的老马驮着他找到了水源。事实上,在漫漫的西行征途中,他没有遇到任何妖魔鬼怪,他遇到的是大沙漠里缺水断粮、体力崩溃、生命不保的危险和雪山上狂风暴雪、飞沙走石把人埋没、冻死、砸死的危险以及绝境中潜意识里出现的妖魔鬼怪幻觉带给他的恐惧与绝望。
公元628年夏,经过整整一年,他到达了那个传说中的天竺国。公元643年春,西游十七年的他辞别了天竺的朋友们,载着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两年后,他回到长安的时候,整个长安城都沸腾了。他把带回来的佛经佛像陈列在长安的朱雀街南端,请大家参观。争观的百姓人山人海,从朱雀大街到他所住的弘福寺,排成了几十里长的队伍,焚香散花,鼓乐喧天,好不热闹。当时的大唐天子李世民听说他从天竺归来,在洛阳亲自召见了他。
于是,全天下的人们一夜之间都记住了他的名字:玄奘。
他一朝闻名天下知。可是没有人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他这么多年来承受的种种磨难。Oswald Lee说:在没有神话的土壤上培植一点“传统意义”上的梦想是需要承受这个时代降于的苦难和已然逝去的尊严。一千多年后,我们终于知道,他所承受的种种磨难经过时间的酝酿和发酵,终于盛开成鲜花将他团团簇拥。而他,在那个没有神话的年代,终于把他实现梦想的经过演变成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
玄奘从洛阳回到长安以后,马上组织各地高僧一百多人,着手翻译佛经。为翻译佛经,玄奘经常“三更暂眠,五更又起”。他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了十九年,译出佛经七十四部、共一千三百多卷。公元664年二月,玄奘病逝于长安玉华宫内。在安葬他的那天,有一百多万人送葬,三万多人露宿墓旁。
在没有神话的土壤里,玄奘承受住了那个时代降于他的种种苦难,忍耐,坚持,最终在坚硬的土地上播撒下梦想的种子,以血肉浇灌,收获到那个被世人称作神话的梦想。
于是我们终于知道那些坚持在坚硬的土地上播撒梦想种子的人,他们忍受这个时代给予他的磨难、痛苦,甚至是非议,而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伟人。
1918年7月18日,纳尔逊·曼德拉出生于多苦多难的南非。
在此前的300年间,自16世纪地理大发现后,西方殖民者成了非洲的实际控制者,他们贩卖黑奴、掠夺珍宝。在南非,不足1/4的白人统治着3/4的黑人。为了巩固和加强白人统治,自1911 年以来,南非统治者先后颁布了几百种种族主义法律、法令。在种族隔离主义时期,晚上9点以后就对黑人实行宵禁。11点以后,如果三个黑人一起在街上,警察就可以不警告而直接开枪。
在黑白种族间蔓延300余年充满歧视与压迫、冲突与镇压的历史恩怨的社会背景下,曼德拉却大声向世人宣告他的梦想:“我为反对白人种族统治进行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专制而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同样的梦想出现在他的美国同行人马丁·路德·金的演讲里,他在他那个著名的演讲里,大声宣布: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
在充满歧视和压迫以及仇恨的大地上,纳尔逊·曼德拉和马丁·路德·金却希望盛开出自由、平等、民主与爱的花朵,为此,他们不惜用一生的努力去播撒梦想的种子。曼德拉说: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事实上,他确实为此付出了代价。1962年曼德拉被逮捕,随即被投进监狱,在那里他度过二十八个春秋。等1990年2月他走出维克托·韦斯特监狱时,已经是白发斑斑的七十一岁的老人。在二十八年残酷而寂寞的铁窗岁月里,曼德拉从没有停止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在他坐牢十多年后,南非白人统治者要他宣布放弃武装斗争,以此来换取自由,遭到他的断然拒绝,他说:“只要南非人民还没有自由,我也决不接受任何自由。”
以信念为动力,以坚持为长矛,曼德拉不屈的奋斗终于使南非白人统治者恐慌、动摇到最终的妥协。南非最后一任白人总统德克勒克在1990年宣布释放曼德拉,取消了对非国大、南非共产党等反种族政权政党和组织的禁令,并逐步废除名目繁多的种族隔离制度法律。
1993年,曼德拉与南非最后一任白人总统德克勒克分享了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曼德拉领导的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 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很难想象没有曼德拉的南非的现状会是什么样?南非黑人经历了漫长的种族隔离时期,当他们获得解放时,许多人心怀怨恨,盼望复仇。面对许多黑人要“把白人赶入大海”的复仇欲望,曼德拉却呼吁黑人“把长矛扔进大海”。曼德拉最大的愿望是,把南非建成一块没有仇恨和歧视的土地,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他说:“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在他的领导下,南非没有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种族报复。自由、平等、民主与爱的花朵终于在南非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盛情开放。
有人抱怨说,在物质主义至上的今天,在坚硬的土地上,再也盛开不出梦想的花朵。可是我们还是应该记得Oswald Lee的话:在没有神话的土壤上培植一点“传统意义”上的梦想是需要承受这个时代降于的苦难和已然逝去的尊严。只有那些执著于自己梦想的人,只有那些为了梦想而忍受种种磨难的人,只有那些坚持在坚硬的土地上播撒梦想种子虽殉身而不恤的人,他们才能成长为这个时代的伟人。
也许碌碌平凡如你我者,永远也成为不了这个时代的伟人,那么,就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吧,是他们为之努力的梦想泽被你我,让我们生活在不断进步的今天。 |
|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访问次数:11569 关闭本页 |
|
|
|
|